工作倦怠怎麼辦?從日常生活找回快樂的線索
諮詢者:「工作兩年逐漸失去熱情,越來越提不起勁」
我:「除了工作,平常喜歡做什麼?」
諮詢者:「喜歡看展覽、做瑜珈、野餐」
我:「看什麼樣的展覽呢?做瑜珈是自己一個人還是跟其他人一起?最喜歡野餐的哪個部分?」
諮詢者:「通常都是跟設計有關的展覽,因為覺得看到美的東西很舒壓;做瑜珈都是上團體課程,可以認識新朋友,很好玩也很放鬆;最喜歡野餐跟朋友聚在一起聊天」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的小線索:在乎美感、重視與人相處/人際交流、放鬆舒壓。
那要怎麼找回熱情?
從休閒與興趣中找到讓你快樂的線索。
當我們對生活有「期待」,熱情也會隨之增加。
因此如果想增加工作中的熱情,可以嘗試增加更多與「美感」、「人際交流」、「舒壓放鬆」的元素在裡面,比如說在自己的辦公桌放一些療癒自己、美美的東西;偶爾跟相處得來的同事一起吃午餐;午休時帶個蒸氣眼罩讓身心放鬆一下。
增加一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,除了逐漸掌握「自主權」也能讓自己在工作時更快樂一點。
想知道自己在工作以外的可能性,就一定需要一段「探索的時間」。
因為我們不會喜歡上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,就像你不會突然愛上一個陌生人!
沒做過的事情有這麼多,要怎麼選?
跟「美感」、「人際交流」、「舒壓放鬆」有關的活動可以優先嘗試,活在現代的好處就是到處都有資源, Google 、活動通、各式學習組織,先不用投入太多時間跟金錢,小小的嘗試看看,再整理自己的感受,甚至有可能在未來變成你的斜槓、新工作。
想要更細緻的探索,可以列出至少十個興趣,一個一個慢慢分析出喜歡的原因。
從「既有的興趣」推測「可能的興趣」,每個人喜歡同一件事情/活動的原因都不一樣,要抽絲剝繭喜歡的元素,才能客製化理想生活的樣貌。
把人生當成一場大型實驗,了解自己就像是做研究,過程中透過不同的假設與驗證,釐清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。
比如說你的興趣是運動,猜測喜歡的主要原因是「具有挑戰性」,但是如果只有這一項活動體驗,很難斷定是不是真的那麼喜歡挑戰。
那就可以去嘗試更多有「挑戰性質」的活動,可以嘗試一次、兩次⋯⋯到第十次,你幾乎每次都覺得喜歡某事的原因跟挑戰相關,那這個假設就成立。
後續面臨做選擇的時候,你就可以評估,這件事情有沒有挑戰性?更好預測這是不是自己會喜歡的。
如果不只是「挑戰」,還有什麼其他原因?比如說「可以認識新朋友」?可以「變得更健康」?
哪些因素對你喜歡這個活動的影響比較多,持續不斷的去做實驗,一定會越來越了解自己。
累積越多驗證,你未來下的決策就會越精準,因為你知道自己的判斷基準有哪些,而且更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。
另外,「他人的回饋」也是一個很棒的線索,有時候有些自己覺察不出來的特質或專長,是藉由他人告訴你,你才知道原來這個部分特別突出,所以時常跟他人交流,也可以幫助你設計實驗。
在你可以掌控的地方,加入你喜歡的元素。
經過無數次的假設與驗證,你就能勾勒出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,對於喜好一清二楚,更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