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個方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,不用是拯救世界,而是值得你努力的方向
職涯資源

三個方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,不用是拯救世界,而是值得你努力的方向

「擁有目標」是知道自己想往哪去、讓你更有方向感,在猶豫不決時,更容易做出選擇。

以下分享三個方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,不見得會馬上有答案,通常需要透過一段時間的經驗累積與刻意觀察,你可以持續思考並動態調整。

方法分別是「看見你的不滿」、「分析你欣賞的人」、「想給後代的未來」。

這個線索是特別反直覺的,關鍵是挖掘那些「不滿」的情緒,通常出現在什麼樣的場景、事件中,並問問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、你在乎的是什麼。

舉例來說,看到有人亂丟垃圾你會感到很生氣,因為認為沒有公德心、有礙觀瞻、污染環境,顯示你對「環保」、「永續」議題特別有感,特別關注。⮕可參考環保、永續的組織在做的事

或者看到有人因為性別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,你會打抱不平,受不了性別歧視,很想改變那些人的觀念,顯示你很在乎「性別平等」。⮕可參考性平相關組織在做的事

也可能在網路上看到虐待動物的新聞,因為很喜歡動物感到很捨不得、難以置信,顯示你很重視「保護動物」、「愛惜生命」的價值觀。⮕可參考動物相關組織在做的事

世界上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做、有許多不同的組織、企業在做不同的事情。

你有欣賞或者敬佩的人嗎?曾聽過誰的故事、生命歷程讓你感到很有吸引力,也期待自己成為那樣的人。

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,也可以是身旁就能接觸到的人。

列下兩到三個這樣的角色,並問自己他們有哪些地方吸引你、你是怎麼被感動的。

以我自己來說,腦袋馬上浮現的有四個答案。

第一個是過去聽《恆毅力》作者 Angela Duckworth 在當老師時,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成長型思維,在學生當下沒考好的時候,並不會打不及格,而是「 not yet 」,表示只是暫時還沒有學會,而非定義學生失敗了。

我也相信每個人的學習速度不同,因此聽到有老師能不用同一把尺衡量每個學生,而是看見每個人的獨特性,很替學生感到開心。

第二是為台灣而教(Teach for Taiwan, TFT)的創辦人劉安婷,2016 年於成大畢業致詞「你拿幸運做什麼」,透過在監獄教書的歷程,釐清了自己為何而來、心中的 why 是什麼,不將自己的幸運視為理所當然,把幸運傳遞下去。

從演講中看見感恩與付出的力量,敬佩這樣的精神,同時也很認同 TFT 的願景「願有一天,台灣所有孩子,不論出身,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。」

第三是 Simon Sinek 知名的 TED 演講 Start with why ,相信每一個人都有「為什麼」能夠點燃心中的熱情,而且能激勵人心、感動他人、發揮影響力。

深深吸引我的原因是,Simon Sinek 透過引導人釐清自己的使命宣言,看見每個人的獨特性、潛力與可能性。

最後,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(地瓜校長)分享過英國詩人 Edward Young  說的「我們都是原創的出生,但都以複製品的樣貌死去。」

點出每個人天生都有獨特性,但好奇心與興趣常常在成長過程中被抹滅,因社會所制定的標準定型,被單一價值刻成同一個樣子。

對這句話特別有感,是因為我相信每個人的不同、存在自身的價值,沒有哪一種樣貌才是最好的樣貌,不需要用同樣的標準看待所有人,也期待人們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
你可以試著想像,如果你有小孩,你會希望你的小孩身處在什麼樣的社會、長大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、你希望他們變成什麼樣的人、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、達到什麼目標。

某種程度上,這些答案反映了你想要追求的事物、你對於這個世界的期待。

你的目標很有可能就隱藏在這裡面,同時也是提醒自己,什麼對你來說是真正重要的。

上面三個答案很可能出現共通點,把那些答案放在一起,看看有什麼發現,甚至有機會看見你的使命感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