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歲卻覺得自己一事無成?突破三十歲焦慮的三個提問
諮詢者:「快 30 歲了,還沒有累積專業是不是不太好?」
我:「為什麼會覺得不太好呢?」
諮詢者:「感覺社會有一種無形的框架,30歲一定要達到某種成就的壓力」
我:「那你認為的專業是什麼?」
諮詢者:「可以仰賴某一項能力讓收入持續提升」
我:「我們先來盤點你目前的能力,評估問題點是能力不足、收入不夠還是其實問題根本不存在」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許多人會因為各式各樣的社會框架產生不同的焦慮,擔心自己不夠好、成就不夠高、公司名稱不夠響亮,在無法辨別是社會給的期待、他人給的期待還是自己真正的期待時,就容易落入汲汲營營卻又茫然若失的狀態。
焦慮正是來自於你認為「感覺應該要⋯⋯,卻沒有達到」的失望。
出現關於職涯的焦慮時,試著思考看看:
1.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?(從哪裡來?合理嗎?)
- 「30歲要達到某種成就」是誰說的?
- 是什麼樣的成就?有名?有錢?
- 如果沒有會怎麼樣嗎?
2. 這個想法在你身上適用嗎?
- 你現階段期待的是什麼?穩定?錢多?生活平衡?
- 你長期的職涯目標是什麼?
3. 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?
- 這和你的價值觀符合嗎?
- 你真心認同嗎?
自我分析後,可以更理性看待現在擔心的問題,回答完之後如果發現「這根本不是你的期待」,是一個很棒的提醒。
回歸自己本身思考「你現在好嗎?」檢視你真的認為重要的事,人生有很多不同的面向,可以照自己喜歡的步調,好好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也很棒。
回答完如果發現這就是你想要追求的,覺得 30 歲就是一個分水嶺,那也沒問題,好好的檢視現狀,看看與目標落差在哪裡,制訂行動計畫,同樣需要保持自我覺察,以免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迷失自我,因為能夠真心認同的目標,可以給自己一個說法,才不會讓你在行動的過程中過於痛苦。
透過對話可以發現「目標不同,卻套用一樣的標準」,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「我覺得我應該要⋯⋯可是我就是沒有動力、做不到、壓力很大」越來越低落、沒自信。
其實年齡不是重點,你是不是足夠認識自己、是不是走在自己真正想要的道路上,更值得好好思考。
是否要遵循外在的期待去達到應有的成就,取決於你自己真實的想法,如果能夠專注在自己身上,你會發現外在的影響對你越來越小,更重要的是「你賦予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什麼意義」。